时间:2023/3/21 8:59:44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重庆3月21日电(图文/周红萍 蔡绍忠)3月16日上午,原江北区文朋诗友从四面八方赶到渝北“陈记印象”餐厅,参加老江北文朋诗友迎春聚会。
上世纪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那时在小小江北区,也掀起了文学高潮,一片兴旺景象。出人才,出作品,领风气之先,名声在外,故在重庆文学界向有“江北帮”之说。
几十年后,时过境迁,故人星散,甚至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但是记忆犹新,深情依旧,曾多次聚会,同忆当年,共话情谊,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犹如盛大的节日。
疫情三年,老友难见。2023年春天,至于可以再聚会一堂,畅叙今昔了。历经几十年岁月沧桑而依旧情深义厚的文学江北界老友,又相聚在两江新区仁安商圈陈记印象民间菜饮食坊,举行诗友迎春聚会。
图为万龙生发言。
这次活动由杨宗禄发起、潘忠玲主持。开场白后,由原江北区文化局长、文联常务副主席万龙生发言。
他先是简略谈了“文学江北帮”1970年代酝酿、1980年代形成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通过具体的事例,感恩文学,证实对文学的爱好、追求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其中不少人的命运。他不由不充满感情缅怀已故的几位文朋诗友。还以有关文章入选《重庆文史资料》《重庆江北历代文学作品选》证明,我们的成就已经“入史”。
图为姜孝德发言。
江北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原文化馆文学干部、作家、地方文化专家姜孝德接着发言。他充满感情地回顾自己成长的历史,形象地谈到走上文学之路的“诀窍”,就是“跟着走”,一起"huo"(渝音读如“货”),颇为有趣。这也是咱们的友谊经受时间的考验,维系达数十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潘光玲宣读易刚致辞。
本届江北区作协主席、作家易刚因故不能应邀前来聚会,发来了文采飞扬、激情满满的书面致辞,由潘光玲代读。
他在致辞中强调:重庆文坛上的江北帮,出过不少作品、人才,他们有的还成为市里文艺组织的领导。如已故的陆大献曾任市作协副主席,黄兴邦、万龙生曾分别担任市新诗学会、诗词学会副会长,杨开显至今仍是市翻译家学会副会长。尤其是万龙生老师作为江北文学帮的前辈之一,如今又在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做出重要贡献,使重庆这个全国诗歌重镇增添了分量。如今,我作为重庆市江北区作家协会第三任的领导,正在沿着文学江北帮各位前辈、师友开创的金光大道,奋力前进,努力为咱们江北文学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们的发言都收到热烈欢迎。
这次还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特邀万龙生的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专委会几位诗人朗诵他们歌唱家乡重庆的新作,为聚会助兴。朗诵的作品如下:
曹建红因要事不能到场,由周琪代她朗诵《重庆,我为你倾倒》;
周红萍朗诵她的《绿色的滨江路》;
苏勤朗诵她的《桃花故里觅春意》;
咏梅朗诵吴邦宪的《行千里致广大》。
杨开显日前写了一首怀旧佳作《致同桌的你》,就由他自己朗诵,他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呢:
错过你女孩的童真,
错过你少女的芳菲,
错过你青春的靓丽,
有什么比这更珍贵。
也许在校园的小路,
你和我曾擦肩而过,
也许傍晚在荷花池,
你和我欣赏过小荷。
那校园的微风细雨,
那课堂的探真求知,
至今仍滋养着我们,
可我们却未能相识。
几十年同学相聚了,
你终于近在我眼前,
看着你动情地叙旧,
文静、端庄和内涵。
我们又一次相聚了,
当大家欢歌笑语时,
你和我却一旁倾谈,
我们相逢了更相识。
《友谊地久天长》,
从此就哼唱在心灵,
可是为什么这情谊,
却绽放在夕阳时分?
有意思的是,在水一方未能参加聚会,读到万龙生发去的那首诗后,很快就和了一首发回,由万龙生代代她朗诵,形成了一个高潮:
走过七十载风雨时光
你依然坚守文学梦想
喜逢老朋友再次相聚
生日祝福用微信送上
怀念江北城旧时模样
激情曾经在那里奔放
磋跎岁月的诗意人生
牢记创作不变的信仰
如今虽然已鬓发如霜
文学路上仍初心荡漾
携手走过了沟沟坎坎
愿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今日幸遇在陈记印象
来年继续把幸福唱响
此诗朗诵后反应很好,杨开显连称佳作,赞作者才思敏捷。即兴和诗,的确很靠功力,也体现了格律体新诗的优势呢。
诗朗诵结束,这群老友就举杯共庆春天的到来,紧接着觥筹交错,畅叙别情,展望未来最后,依依话别,相约后会,尽欢而散。
当天适逢“江北帮”小兄弟杨宗禄70生日,顺便为他贺生。
最后,他以一首新作结束发言:
江北城早就变了模样
已不见当年一街一巷
今日赴会的文朋诗友
哪一位不是白发苍苍
度过多少个春夏秋冬
有谁能忘却当年时光
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
竟穿越回归神采飞扬
因文学结下深情厚谊
能敌数十载岁月沧桑
今日我们又举杯相庆
听劫后重逢生日歌响
幸喜还能在有生之年
写下难忘的陈记印象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