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28 8:59:39 来源:陈龙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讯 记者刚刚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向大会秘书处提交了《关于支持港澳银行加入内地征信系统的建议》。
本报征得崔世平先生同意,将他认真考量完成的议案在媒体推出,供读者朋友学习借鉴。
本报记者范青、范焱华、陈龙狮、刘文勇、孙铭、杨福平两会报道
题 目:关于支持港澳银行加入内地征信系统的建议
代 表 团:澳门特别行政区
代表姓名(代表证号码):崔世平(2697)
日 期:2020年5月
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一代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运行,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截至2019年底,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分别接入机构3737家和3613家,基本覆盖各类正规放贷机构;2019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4亿次和1.1亿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57万次和29.6万次。有效解决了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公众节约融资成本、创造融资机会、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提升征信系统服务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二代征信系统亦于2020年1月19日正式切换上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三地的金融往来将更频繁,在大湾区内跨境“走出去、走进来”的企业逐步增多,不论是港澳企业或内地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均日益增长。然而,当前境外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境内银行与境外银行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境外银行对内地公司及贷款人的资信情况了解有限,银行对贷款人的在多间银行融资及整体负债水平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不利于金融及信贷风险的防范。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的目标。建议以企业客户先行,允许向港澳金融机构开放可取阅企业征信系统的信息,以逐步实现征信客户信息在大湾区内金融信息共享。首阶段可考虑从中资机构试点,使港澳金融机构在办理大湾区境内业务时,能更有效及时的了解企业客户在内地的资信情况;并进一步协助内地企业于境外融资状况录入企业征信系统,以加强系统对大湾区企业在境内/境外的融资风险的掌握,完善大湾区三地金融互动模式。
附件:崔世平简历
崔世平,博士。美国加州注册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澳门注册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
第十三届澳门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立法会议员,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澳门方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等职务。
现任新域城市规划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珠海市大昌管桩有限公司董事长、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董事长。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