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7 17:00:20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按】《韵海心舟——缙云三友诗歌选粹》是石家远、王端诚、万龙生是1950年代重庆一师的校友,几十年诗谊未断,尤其是2017年以来,石家远也加入了格律体新诗阵营,创作成绩颇丰,3人被界内诗友称为“缙云三友”(因一师坐落于缙云山下之故也)。惜乎家远于2022年6月病故,从此三友缺一也。经友人提议,编选了此书,由重庆市格律体新诗研究所付印,一些朋友阅后纷纷置评,这是其中5篇。
重庆缙云三友格律体新诗笔谈
作者:斯原
多年前在会议上听到也在报刊上看到一个说法,即重庆是中国格律体新诗的重镇,对这个说法私下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否重镇不能自我标榜,但我是赞成的。格律体新诗在中国新诗阵营中的分量不是很重,自身不重并不排除其内部在不同地区有轻重之分。重庆一直以来就有不少诗人热衷于此,有的甚至作为终身追求。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文学出现了新面貌,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格律体新诗团体,并逐渐形成一些重镇,其中就有重庆。重庆的东方诗风群体开展了大量这方面研究创作及联谊活动,取得不少积极成果,比如格律体新诗这个名称以及其无限可操作性特点、它的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分类等原理就是由他们提出,得到全国同仁认可,这些作用的分量可不轻哟!
然而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重镇,我觉得最主要的应当重在其领军人物的成熟和其诗作的优质,这方面重庆也实至名归。最近读到由重庆诗歌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所编辑出版的《韵海心舟——缙云三友诗歌选粹》的格律体新诗集,感到此书可说明之。缙云三友指东方诗风诗群中的万龙生、王端诚、石家远三位年过八旬的老诗人,他们曾是1950年代缙云山下重庆一师的同学,一直保持同窗之谊和诗谊,被大家称作缙云三友。他们热爱、关注、研究、创作格律体新诗总体长达70年(其中石家远因供职教育部门,系兼顾),对其历史、现状、原理、规矩等等熟谙于心,分别有大量理论研究与作品实践面世,他们还借鉴、改造、创新、推进了14行、花环体、柔巴依体、特里奥莱等引进诗体的创研,不愧领军人物。中国诗歌传统上,地位相当、风格相近、观念居地姓氏等等相同的诗人,古代用并称如李杜、苏辛、三苏等等,近、现、当代用派称如新月、现代、九叶、朦胧等等,缙云三友的称呼显然属于并称,同时也具有诗派的某些特征,体现了重镇之重。
从诗作质量来说,本书正题《韵海心舟》可涵盖之,是优秀的上乘之作。本书所选约100首诗歌都是接地气的,来源于生活之海,但它们又不是照搬生活,而是把生活诗化了,成为韵海,遵从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作品格调明朗,一看就懂,不像有些诗歌过于晦涩貌似深奥令人如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二是有韵有格有律,与散文明显区别,不像有些诗歌如果不是书面阅读连分行特点也发现不了,读起来与散文几无区分,难以感受诗的韵律节奏回环跌宕之美。同时“心舟”二字又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质,以心作舟自由想象,心灵飞翔的作用充分展现于字面或声音之中,给人以极大精神愉悦。
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之下,通过他们理论、史论指引和作品示范的影响,重庆格律体新诗吸引、团结了越来越多的诗人,注册者有数百人(含少数市外和海外人士),他们开诚布公发布过多次宣言,有正式的组织,有一支由数十位研究员、特邀研究员组成的队伍,有得力的朗诵团体,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常在出报刊上发表作品,经常组织采风创作总结活动,有多处固定的活动场地,有成批量的理论著作、史论著作、诗歌作品、连续不断的正规书籍及丛书发表出版,受到重庆市作协、文联、文史馆、报刊网络、各有关区县宣传、文化部门及社会有关单位长期大力支持,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指导、许多省市区有关友好联谊单位密切配合,其发展正方兴未艾。
哦,这个重镇会越来越重,为重庆文学发出更多光彩,我们期待着。
新律添锦绣,巴渝有“三友”
作者:斯原
主编:薛钦泽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