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参观吕玉兰纪念馆

时间:2025/4/13 14:14:14  来源:吕玉兰纪念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吕玉兰纪念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韩桂馨(毛主席警卫长李银桥之妻)的亲属:韩兰格女士及其子李元龙。他们在原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吕玉兰纪念馆顾问冯占臣、原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程银龙的陪同下,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走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神的吕玉兰事迹展厅。

韩兰格老人说:“年轻时就知道吕玉兰的事迹,是一代人学习的榜样,后来知道有个吕玉兰纪念馆,一直有个心愿到纪念馆来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在展厅内,韩兰格、李元龙认真聆听吕玉兰的生平事迹,驻足凝视每一张珍贵照片、每一件历史实物,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那艰苦而奋发的年代。在陈列着玉兰老书记穿过的布鞋的展柜前,冯书记饱含深情地讲解道:“为了抓住冬季封冻前植树的时机,吕玉兰几天顾不上梳头洗脸,脚上的冻疮化了脓,和袜子鞋子粘在一起,一动就疼得钻心,她干脆穿着鞋睡,第二天一早还是要扛着铁锨去村北沙荒地里种树。别人都说她傻,可正是凭着这股子傻劲,吕玉兰带领大家三年植树11万株,实现了东留善固村几代人的绿化治沙梦。”韩兰格老人由衷地赞叹道:“吕玉兰真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好干部啊!她的成就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讲到“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和吕玉兰一起为减轻农民负担,降低粮食征购任务,积极跑省进京,如实反映问题,最终使正定县粮食征购任务数减少了2000万斤”,李元龙感叹道:“这真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鲜明体现!”

参观结束,母子二人深受感动,感慨良多,对吕玉兰同志更加敬佩和尊重。同时,他们称赞纪念馆不论在环境上、展厅陈列上、还是接待管理上都很好,给予了纪念馆工作高度评价。他们说:“衷心希望吕玉兰纪念馆把玉兰精神宣传好,弘扬好;希望玉兰家乡东留善固村越来越好。”为表达情谊和祝福,特向纪念馆赠送了三幅书画作品。

三幅作品中,“红旗”二字引人注目,它是毛泽东手稿影印件,背后的故事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据李银桥回忆:在中南海工作期间,有一些纪律和要求,比如他不用的废稿,身边工作人员一律不能留存,按规定处理(常被销毁)。有天,一位卫士鼓起勇气向毛主席提出想留一张手写字作纪念,却被主席婉拒。而这张“红旗”手稿,原本也正要销毁,李银桥当时已经把此手迹放到火边,被主席发现并紧急制止,并嘱咐让卫士长保存下来。这意味着主席对这幅字颇为满意,只是由于不便再发表(已有并公开发表的“红旗”字样),又实在不舍得被烧掉,就赠给李银桥留念。可以说这幅字很珍贵,难得一见,也为吕玉兰纪念馆增添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底蕴。

此次韩兰格、李元龙参观吕玉兰纪念馆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交流,彰显了对革命先辈精神的敬重与传承。吕玉兰精神与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主编:薛钦泽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热点新闻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