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走进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廖记传统装裱技艺”芳芳画框厂

时间:2023-6-27 8:26:16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26日,来到三峡古玩城实地探寻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廖记传统装裱技艺”(第五代传人)芳芳画框厂。

”提起装裱,从业30余年的廖炳德说,他14岁就开始跟姐夫吴仰喜学习裱画,两年后又随姐夫来到重庆国画院,学习书画装裱技艺。

虽然当时的书画装裱行业并不景气,但廖炳德却对装裱产生了浓厚兴趣,装裱技能不断提升,慢慢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后来,为了进一步开拓眼界,廖炳德离开重庆前往广东惠州,在惠州书法家高木香的提点下,他的装裱技艺有了质的飞跃,并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装裱技艺。

传统的书画修复与装裱技艺可视为中国的一项绝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张没有装裱的画,只是一个半成品。”廖炳德坦言,未经装裱的画,就是一张薄薄的宣纸,不易保存,且墨的浓淡并不突显,装裱则可以弥补这些问题。

在三峡古玩城的芳芳画框厂里,在其工作间看到,裱画的旁边放着骨刀、鬃刷、喷壶等大大小小十余种工具,在他她们手中经过喷水、刷浆糊、对缝等一系列特定的工序,一幅幅崭新的作品即将上墙。

在漫长的岁月中,那些作于宣纸上的老旧画作和书法作品,难免会出现虫蛀、脆裂、发黄等各种“老年病”。裱画师就像是“书画医生”,用一双妙手让残缺老旧字画再获新生。

走进裱画车间约700平方米的地方装裱技师正在用心做好每一道程序工作。

比如书画修复的步骤很多,最关键的四个是:洗、揭、补、全。“目前很多年轻人只懂画作,不熟装裱,这是一个误区。

”廖炳德说,装裱工艺与书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好的装裱师,不仅要掌握书法、美术等方面知识,还需要在材料、裁剪比例等领域有一定研究。“书画修复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

芳芳画框厂董事长蔡春琼介绍说,那些徒弟都是我们手把手教出来的,都是花了很多心血,这些徒弟在学校学了三年,又跟到我们到现在都有2年多时间,相当于5年时间,现在基本上能够独立操作。其实裱画不是一个熟悉过程,没得三五年都不得行,那一幅画的构图,他的气眼在哪?画眼书眼在那里有几个人明白,各种颜色能不能搭配,区别在哪里?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各个门派各个的派系存在什么样的区别,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当然别人不告诉你,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但是前提是必须要动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你看了没得用必须得动手,比如那个刷子沾了水过后跟纸之间的摩擦的程度,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浆糊的厚薄和浓稠度,你说刷子传递到手上的感觉,不是一两天也能够感觉得出来,绝对不是那么一回事。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廖记传统装裱技艺”传承人廖炳德说“在重庆大学城成立一个书画培训基地,将一身手艺倾囊相授,带一批学生出来,把这项优秀传统技艺传给更多人。”这是他最大的愿望。希望将技艺传给后来人。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